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质量管理 > 质量控制 > 正文

面对误解,检验人员要学会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日期:2023-08-31 21:45:40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点击:


作者 | 李英,王仁龙,甘祎,胡倩,幸娟霞,邓文平

单位 |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前   言



目前,大多数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制度着眼于本科室内部,忽视了分析前及分析后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常出现检验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不符的情况,导致临床医生的误解甚至诊断失误,使检验与临床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沟通存在问题,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的准确性,就必须与临床科室加强合作与沟通[1]


案例经过


像往常一样忙碌的进行着标本处理,突然一个临床医生走了进来,他反应最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该重症医学科的多数患者没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但是大便隐血阳性,是不是结果不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疑问,我思虑一下,心中已有答案,但为了证实,我叫他留下电话,等我后面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该科患者的情况,再行交流。


随后我回顾性分析了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住院患者便隐血结果如表1,查阅便隐血阳性患者病例结果如表2,阳性符合率及假阳性率如图1:(注:侵袭性操作指的是置入胃管、气管插管及纤维支气管镜等创伤性操作)


表1 便隐血结果

image.png


表2 便隐血阳性结果分布

image.png



图1 阳性符合率及假阳性率


由上表不难看出,便隐血阳性符合率63%,假阳性率占比37%,总体来说,阳性符合率相对较高,但是假阳性率也确实存在,医生的疑惑不无道理,那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随即我查阅了其中便隐血阳性患者病例,发现有侵袭性操作的占比31.5%,无侵袭性操作的占比5.5%。


案例分析


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需用化学法、免疫法等才能证实的出血。而消化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且我科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免疫胶体金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检验原理为双抗体夹心法,可以定性检测粪便中微量的人血红蛋白,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诊断,灵敏度可以达到100ng/mL,对于口鼻腔大量出血、月经期或有尿血污染等情况可能检出阳性结果,当有置入胃管、气管插管及纤维支气管镜等创伤性操作时,血液通过咽部进入消化道,出血量达到检测限,则可以检出假阳性。针对无侵袭性操作的有5.5%,患者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糖皮质激素等用药史,这些药物容易刺激胃肠出血。


这就真相大白了!我立即与医生进行了沟通,医生也对该检验项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解除了误解,也认可了我们的工作。


总   结


综上所述,重视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综合评价检验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更有效发挥检验科的作用[2],检验与临床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只有检验与临床科室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的解读检验项目。这也提醒我们检验人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室,还得用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实力,及时征询临床医生的意见,分析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宣传检验项目,增强临床医生对项目的运用与正确解读,以便持续改进,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价值和地位,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巧清,杨丽玲.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J].实用医技杂志,2013,11(2):216-217.

[2]司晓枫,庞洁,王一雯.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更有效发挥检验科的作用[J].甘肃医药,2011,30(7):432.





END




(责任编辑:labwebx)

站内搜索

品牌推荐

更多 >>

关闭二维码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