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9 10:47:05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点击: 次
作者 | 唐生尧
单位 |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
室内质控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当质控图上提示失控后需要进行处理,直到在控后经过验证和评估才能发出检验结果。
笔者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一个疑难的失控案例,开局百思不得其解,结果让我哭笑不得,现将处理经过分享给大家。
某生化分析仪,使用年限3年,试剂由生之源公司提供,两个水平室内质控品由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平时对仪器保养分日保养、周保养和月保养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规范操作。
室内质控数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符合要求,质控图设定中水平与高水平靶值及标准差分别为124、6和389、14。
近一个月肌酐质控结果时好时坏,校准后结果有时一次可以纠正有时需要多次校准,一般经过三至四天后质控结果又会明显偏低,大家做室内质控做出心理阴影,签发报告也是如临深渊。
4月6日第一次质控结果中水平和高水平为104和371,复查结果为100和356,发现结果偏低且失控后选择空白校准,校准追踪见图1,重做质控后两个水平质控为206和420,质控图提示中水平结果偏高且失控见图2,近一个月肌酐实测质控结果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超过质控图设定值,此时笔者偏头痛都要来了,真担心报告不能及时发放(下班)。
图1 校准追踪图
图2 肌酐质控图
室内质控失控后一般处理流程为[1]:
1.复测质控品。
2.重新校准。
3.查找仪器或试剂原因。
4.咨询专家。
通常情况下经过这一轮处理后质控结果会恢复正常,在排除质控品、校准品和试剂等原因后,最头疼是仪器做出来结果不稳定,又不像检测系统中其他要素一样可以更换,只能逐步排查和分析故障原因。
我们结合肌酐近一个月质控图,分析校准追踪图发现第一点即空白吸光度波动较大,造成失控的空白吸光度见图1红圈处三角形,与工程师沟通后确认摸排方向是仪器交叉污染导致空白吸光度不稳定。
那么问题来了,污染来自何处呢?我们随即排查了几个污染大户,包括加样针和试剂针、比色杯及清洗机构、搅拌棒及清洗机构。
发现试剂1的搅拌棒上端随即出现一圈气泡样异物,经仔细比对搅拌棒清洗机构后确认试剂1搅拌棒的清洗机构喷出洗涤水不够,导致搅拌棒下端清洗干净而上端携带污染物,故推测此污染物造成了交叉污染的发生。
找到罪魁祸首后我们仔细清洗了其连接管道并确认喷水压力值,再观察搅拌棒不再携带泡沫样污物。
对仪器做完特殊保养后重做质控,结果已经在控,为了确保交叉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们用标本和室内质控品验证了批间精密度[2],见表1,结果精密度符合要求,此故障告一段落。
表1 批间精密度验证结果
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是造成室内质控失控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废液清洗机构[3]。因为每次加样完成后都需要进行搅拌混匀操作,所以搅拌棒应该引起我们重点关注,其常见故障是涂层脱落和旋转异常。
笔者首次遇到搅拌棒清洗机构故障,在拆开仪器后,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稍有堵塞都可能会引起交叉污染发生,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而感慨到:给生化分析仪的“肠子”洗洗澡吧!
【专家点评】
该案例由作者对一次室内质控失控分析和处理工作总结而来,重点分享了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的发生及分析思路,积累了仪器保养的经验,对检验同行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点评专家:郑建琼,硕士,副主任技师。
【参考文献】
[1]尹一兵,倪培华,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4-75.
[2]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00-462.
[3]唐生尧,刘国生,曾守逵,等.废液结晶成分分析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5):1889-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