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医疗资讯 > 正文

腰痛,不仅仅是退变所致,还要警惕胰腺癌!

日期:2022-11-25 20:36:07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点击:

病史摘要

男性,45岁,2022年8月因咳嗽、腰痛就诊,外院MR提示:胸11-骶1椎体内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考虑转移瘤,外院胸部CT提示:双肺炎症、纵隔淋巴肿大,胸椎及肾上腺异常。

既往:直肠息肉(摘除术后,病检不详),腰椎间盘突出症,偶有皮肤过敏。于2022年9月2日至我中心行全身PET-CT检查。

检查图像

79821669368459472

PETCT-MIP

19431669368460002

PETCT-冠状位(骨窗)

81931669368460607

PETCT-矢状位(骨窗)

69231669368461062

PETCT-横断位

11221669368461480

PETCT-横断位

83141669368461926

PETCT-冠状位

6911669368462350

PETCT-冠状位

67621669368462767

PETCT-横断位

19641669368463396

PETCT-冠状位

10581669368463882

PETCT-冠状位

45631669368464310

PETCT-横断位(肺窗)

19811669368464787

PETCT-横断位(肺窗)

2661669368465225

PETCT-横断位(肺窗)

26481669368465658

PETCT-冠状位(肺窗)

29111669368466083

PETCT-矢状位(肺窗)

3131669368466497

PETCT-矢状位(肺窗)

18071669368466959

肺部CT-MPR

2701669368467432

肺部CT-MPR

影像诊断

下颌骨、双侧肱骨、锁骨、左侧肩胛骨、胸骨、双侧多个肋骨、脊柱各椎体及附件、骨盆各骨及双侧股骨上段骨质密度异常(溶骨为主),左侧锁骨上窝、左侧腋窝、纵隔内、心膈角区、右侧膈肌脚、肝门区、腹膜后、肠系膜多发淋巴结显示并不同程度肿大;双肺散在多发结节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肾上腺增粗,胰腺尾部低密度影,上述病变糖代谢不同程度增高,以上改变考虑恶性病变,来源于血液系统可能性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双肺、左侧肾上腺、胰尾浸润,建议骨髓穿刺活检除外肺部、胰腺来源恶性肿瘤。

病理结果

胰腺癌

24241669368467888

病例小结

该病例双肺、全身淋巴结及多处骨骼多发病变,糖代谢显著增高,诊断恶性肿瘤较明确,但因胰尾病变较小、对周围组织侵犯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未提示明显异常,其主要表现为淋巴系统、骨骼系统侵犯,因此判断来源较为困难。

病症概述

胰腺癌为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变,约占75-90%;发病年龄以40-70岁为高峰,男女比例约2.5:1。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腹痛、背痛,体重下降及恶病质

(1)胰头癌:无痛性黄疸;

(2)胰体尾癌:背痛明显,病人常不能准确说出疼痛位置;常以手掌去触摸,病程短,一般自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短于一年。

影像表现

(1)CT影像表现:

实性肿块(84.2%)或弥漫肿大(13.3%),腺体外形模糊或密度不均,通常为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峰值早于肝脏,相对乏血,约93%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和胰管扩张。

胰胆管扩张:胰头肿块可致胰胆管狭窄、梗阻,其上层面扩张,可见典型的“双管征”。

胰周脂肪消失:常提示肿瘤与器官粘连;胃肠道壁不规则及增厚、甚至充盈缺损,才能肯定为受侵。

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周围血管受侵及包裹,血管边缘模糊,血管根部被包埋。

远处转移:肝转移的比例很高,约占36%-55%;其它依次为肺、脑和骨,肾上腺。

继发囊肿:约6%-8%的胰头癌可在体尾部发生贮留囊肿;贮留囊肿近端有软组织肿块。

腹水:肝脾外带半月形水样低密度区。原因可能为门脉高压;或癌肿扩散到小网膜囊或腹膜腔,均属晚期表现。

(2)MR影像表现:

胰腺肿块: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略高或混杂信号,抑脂序列可区分出肿块。增强扫描:正常胰腺明显强化,肿瘤部分仅轻微强化。

胰管、胆管:MRCP可清晰地显示狭窄、扩张的胰胆管。

胰周脂肪受侵:早期浸润,可见胰周脂肪中出现条纹状或毛刺状低信号影;晚期,脂肪间隙消失。

血管受侵和淋巴结转移:MRI显示血管受侵优于CT,血管壁毛糙、模糊、狭窄以及闭塞均可清楚显示,特别是对紧贴胰腺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腹腔动脉的判断准确率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CT相同。

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可有暴饮暴食病史或胆道疾病病史,胰腺明显肿胀,密度可不均匀,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实质不均匀轻度强化。胰腺周围如肾前筋膜、侧锥筋膜多增厚,浑浊。实验室检查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2)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病变区多肿大,局限,多位于胰头,边缘不规整,液化坏死多见,钙化罕见。后者多表现为胰腺萎缩,钙化发生率较癌者多见,特别是沿胰管走行分布的钙化是慢性胰腺炎的特点。癌性胆管扩张多表现为突然截断,胆道扩张程度严重,可见“双管征”,炎性狭窄多表现为轻度-中度扩张。无转移、周围侵犯等恶性肿瘤的征象。

(3)胰腺淋巴瘤:分为原发性(PPL)和继发性(SPL),PPL主要表现为以胰腺肿块为主要病灶伴或不伴胰周淋巴受侵犯,较罕见,常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平均发病黏连65-69岁,男性多见。而SPL是指淋巴瘤不仅侵及胰腺组织,还侵犯其他脏器和其他部位淋巴结,其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大多正常。

治疗及预后

治疗:原则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预后:胰腺癌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生存率可提高。

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5):10.

[2] 俞婕妤, 边云, 陆建平. 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放射学实践, 2022, 37(2):6.

[3] 李全. F-FDG符合线路PET/CT联合增强CT在老年胰腺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责任编辑:dawenwu)

相关阅读

站内搜索

品牌推荐

更多 >>

关闭二维码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