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检验医学 > 输血 > 正文

交叉配血通过就可以输血了吗?

日期:2019-09-25 11:34:37 来源: 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黄赛林 点击:


作者 | 黄赛林

单位 |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案例经过:

患者钟**,女,5岁6月,因“发作性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一年多”于2019-08-12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考虑头颅增大和癫痫发作与脑积水相关,拟行脑室造瘘术。在计划手术的前一天,临床申请备红细胞悬液1U。

查看患者《临床用血申请单》:血型为B型Rh阳性;既往输血史不详;输血前四项阴性。根据工作流程在节省时间和标本操作一致性情况下我们同时进行血型复核、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选用B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1U进行交叉配血。

结果如下:

经复核血型检测为B型Rh阴性(图1)

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图2);交叉配血通过(图2);

图2


图3 


请问这袋1U红细胞悬液(图3)可以在术中输给该患者吗?

案例分析:

交叉配血通过,主侧和次侧都不凝集(溶血),理论上该患者输注该袋红细胞悬液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仔细一看发现该患者复核后血型是B型Rh(-)血,和历史血型结果不一致。首先针对此事件我们进行调查,发现之前血型鉴定错误,复查之前标本同为B型Rh阴性血,岗位人员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信息核对。此时我们上报血型鉴定差错事件,并及时与临床沟通后先对该患者标本送检广州市血液中心进行Rh血型确诊试验,结果显示Rh阴性并无抗-D,因为是择期手术我们严格遵循同型输血的原则,给该患者手术备血为Rh阴性血液。                              

该患者的Rh阴性血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对于熊猫血我们在输血问题上必须认真严谨的对待。我们先来温习下Rh血型,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已发现50多种Rh抗原(也称Rh因子),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C、c、D、E、e5种[1]。血型是长在红细胞上面的,当一个人红细胞上存在A血型物质(抗原)时,就是我们常说的A型血,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15%,中国汉族人Rh阴性占0.2%~0.5%,可见Rh阴性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因此把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2]。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而Rh阴性受血者和妊娠者受Rh阳性抗原刺激的机率为99.6%~99.8%,经过一次输入Rh阳性血后27~30%的Rh阴性者会产生抗Rh抗体D抗体[3]。因为Rh血型抗体为免疫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容易发生输血反应。

那遇到熊猫血我们该怎么处理呢?输,很有可能我们就会遇到这种问题(图4),说不定就惹上医疗官司了!那不输,很有可能我们就会遇到这种问题(图5),说不定也惹上医疗官司了!

图4

图5

我们先来看看卫生部于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国家说的是不是有点理不顺,根据我的理解详细解读了一下供大家参考(表1)。

1

所以,对于熊猫血应该怎么输,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对待。

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在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时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血型鉴定至关重要,正确与否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加强血型核对,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然后对于熊猫血等稀有血型,我们应完善输血应急机制和特殊配血情况处理,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加强沟通,科学果断决策[4-5],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和保证医疗用血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路.人类血型(第3版)[J].协和医学杂志,2014,(3):311-311.

[2]Rh(D)阴性血型筛选确认方法的研究及其在Rh阴性稀有血型志愿者库建立中的应用[Z].文山州中心血站.2011.

[3]吴昌松.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同型红细胞血液抗-D检测及其效价测定[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9):1112-1114.

[4]朴英玉.常规检查Rh血型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038-4039.

[5]王彬,金丽琴.患者和献血员Rh血型表型的检测与临床输血[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9):1380-1381.



(责任编辑:xsq)

相关阅读

站内搜索

品牌推荐

更多 >>

关闭二维码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