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检验相关 > 设备试剂 > 正文

当前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困境与破局

日期:2021-04-29 12:07:57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点击:


文 | 何丽



医疗器械涉及针对医疗项目提供机械帮助的工具、仪器、材料、设施等,涉及现代医疗项目中常用的高科技方法像电子软件等。因为这些设备通常直接作用在人体上,且在医疗方面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其管理必定成为医院核心的日常业务。


目前,医疗行业标准性还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在医疗器械保管方面也有许多不足,给社会群众身体健康及医疗安全造成许多风险。由此,需要学习科学经验,提高管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管理监督,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为人民服务。


医疗器械保管的关键性


随着国家科技的日益进步,医疗技术也获得了良好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对提高医院服务水平非常关键。伴随医疗仪器技术的进步,大量医疗仪器被投入应用,精密度和性能很高的医疗仪器已慢慢变成各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还是医疗机构能力的象征。


另外,医疗器械的应用可以有效扩大疾病诊断范围、能力和精度,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此减少人工费用。而且,医疗器械因为精密度很高,这就要求进一步规范采购和保管过程,这对医疗仪器的高效管理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进一步规范器械采购过程,可以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出现;(2)可以有效延长器械应用周期,而且提升诊断精密度,减少维修费用。


医疗器械保管中常见的不足


第一,医疗器械保管体系不健全

当前,许多医院缺少健全的医疗器械保管体系。针对医疗器械保管来说,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提供支撑,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医疗机构没有针对医疗器械保管业务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


例如医疗器械购置体系、医疗仪器的验收机制、医疗仪器储存保管机制和医疗仪器养护机制等,如此将直接影响医疗器械保管效果,不仅无法为医疗器械保管带来精准的依据,还将引起许多医疗器械应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针对医疗仪器的采购与验收来说,许多医院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医疗仪气采购与验收过程产生不规范的现象。


例如有的医院在购买医疗仪器时,未索要销售方的运营许可证、商品注册证和商品合格证等品质证明信息;在验收医疗仪器时也不规范,缺乏严谨性。如此一来,不仅不能保证医疗仪器的质量,还极易引起医疗事故。


针对医疗仪器的应用环节来说,首先,有的医疗机构对医疗仪器的储存、保管缺少重视,例如未对储存医疗仪器的仓库展开分区与分类,未做好防护工作,未做好医疗仪器的出库、入库记录信息等。


其次,有的医疗机构对医疗仪器的到期检测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医疗仪器存在高风险特点,如果到了应用年限,就需要立即更新。


这一过程,要有现代化的质量检查仪器与质测技术提供支撑。最后,有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记录并不规范,例如在销毁一次性应用无菌仪器时,未做好各项销毁记录。


第二,缺少医疗器械保管思想

许多医院领导未准确认识到医疗器械保管的关键性,缺少医疗器械保管思想。如此,不仅会影响医疗器械保管体系的制定与执行,还将对操作者的管理意识带来直接影响,从而限制医疗仪器的应用、养护、存储和质量安全等。


一方面,若医院领导缺少医疗设备保管思想,就算是提出了完整的医疗器械保管机制,也将令该机制不能得到贯彻执行,使得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不能在医疗仪器的应用、养护和采购过程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从而在工作中出现安全漏洞,引起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若医院领导缺少医疗仪器保管思想,还将直接干扰操作者的管理意识,使之不能形成较强的工作责任感。例如,在应用医疗设备时,未根据各项操作规程使用,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医院未确定医疗设备的保管责任,大量精密的医疗设备均无专人看管,这些均与医院领导缺少管理思想有直接关系。


第三,风险控制不全面

医疗器械投放市面之前,未科学评估其疗效和异常反应,这也是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当前,风险控制不全面情况由政府监管,评估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医疗机构缺少质量管理实力和意识,直接造成医疗设备管理比较薄弱。许多医院管理期间对风险控制不全面,通常是依靠各地办事处解决应用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风险控制问题。


第四,医疗仪器管理模式滞后

一方面,许多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管理模式较为滞后,缺少高效的管理工具,仍然采取传统的方法来保管医疗器械,如此就给医疗器械保管带来诸多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数量较多,资产盘点时也比较复杂,若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及精力,还将影响管理效果及效率。


此外,采取传统的方法来保管医疗器械,也无法及时把握医疗器械管理的综合运营情况,进而导致医疗设备在采购、验收和应用等环节不合理。如果医疗器械产生质量缺陷,追溯起来非常麻烦。


另一方面,操作者的整体素养较低,许多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维修者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教育专业能力不很差,如果医疗器械产生故障,无法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还将直接影响医疗设备性能及应用周期。此外,因为操作者的整体素养较低,使得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强化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保管的策略


第一,制定健全的医疗器械保管体系

医院若想真正提高医疗器械保管效果,就要根据各项法律法规提出健全的医疗器械保管体系,让医疗设备在采购、验收、保存、维修和档案保管等方面都可以根据管理体系得到规范化执行,以保证医疗器械保管的有序开展,为医院医疗项目提供一定保障。


针对医疗仪器的采购与验收来说,首先要安排专人负责,然后采取分级保管原则。针对存在高风险与高成本特点的医疗设备,在采购时要采取集中招标手段,针对应用频率很高的小型医疗设备,在采购时先根据医院各部门的实际要求来编制采购计划,再由相关器械部门负责采购,严格把控医疗设备的验收,保证医疗器械性能、安全。


针对医疗仪器应用来说,首先要高度关注医疗设备的存储保管,把保存医疗设备的仓库展开分区与分类,加强防潮、防火和防污染等工作,而且制定完善的进入制度,保证记录工作的标准化。


其次,增加对医疗设备质检工作的投资力度,及时改进质量检测仪器与检测技术。最后,在销毁一次性医用无菌设备时,必须做好各项销毁记录。


第二,增强医疗设备保管思想

一方面,医院领导应从自身做起,形成医疗设备保管思想,了解到医疗仪器保管的关键性,由此优化与执行医疗设备保管体系。


另一方面,增强操作者的医疗设备管理思想,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活动,使之可以形成良好的责任感,根据各项规程操控医疗设备。


第三,加强风险控制

医院在应用和保管医疗器械时,会有很多风险因素,这就要求及时优化风险控制机制,且对已投用的医疗器械加强风控力度。


另外,医疗和厂商双方对产品的保管方式存在一定区别,这就要在风险控制环节要求双方采取规范的沟通措施,增强互动,而且多角度监控器械应用时产生的异常情况,针对部分疑似产生风险的医疗设备制定不良情况报告和管控制度,在管理时让正在投用的设备的不良情况出现率维持在最小,尽量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风险,由此可以避免互换之间的冲突,防止医疗纠纷,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果。


第四,及时改进医疗设备管理模式

一是在医疗仪器保管阶段,应当及时引进现代化医疗设备信息管理平台,由此持续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果及效率,把握医疗设备管理的综合运营情况。


二是需对医疗设备维修者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使之可以及时处理医疗器械产生的质量缺陷。



综上所述,医疗以器械保管业务针对医院而言十分关键,经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既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活动效率,也可以推动医院长远发展。由此,医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持续优化各项管理体系,及时更新管理模式,促使医疗活动有序开展。


END





(责任编辑:labwebx)

站内搜索

品牌推荐

更多 >>

关闭二维码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