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31 21:50:19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点击: 次
作者 | 张辉站
单位 | 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
布病一般指布鲁氏菌病,由布鲁菌感染所致,布鲁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人类对布鲁菌易感,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通过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1 次,于附近诊所输液3 天后退热。近期患者曾出现双手颤抖、行走慌张步态。体温降至正常。今晨双下肢乏力加重,行走困难,来院就诊。
经查上腹部CT:1、心包少量积液。2、腹主动脉旁多发小淋巴结影。
头部MRI:1、左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梗。2、脑萎缩并轻度脑白质脱 髓鞘。3、双侧筛窦炎;双侧上颌窦囊肿。
血常规:血红蛋白108g/L;CRP 79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葡萄糖13.9mmol/L。AST 57/L。D-二聚体2.44mg/L。
我院初步诊断为:1.帕金森综合征?2.贫血3.肝损伤
经治疗患者全身乏力症状缓解,但每天19:00左右均出现发热,体温37.3℃~38.0℃左右不等。而后追问流行病学调查得知:曾长期接触“牛、羊”畜类,且目前症状有全身乏力、发热现象,经追查1.布鲁病试管凝集试验2.血培养试验。 凝集试验阳性,血培养检出。得以确诊:布鲁氏菌感染。
患者,男 ,69岁,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头痛、头晕等症状。当地给于治疗,随后退热,伴大汗。2h后患者出现双下肢乏力,伴走路困难,就诊于我院。血常规检查(图1):WBC:3.06×109/L; RBC:3.27×1012/L; HGB:108g/L ; CRP:79.9mg/L
图1
随后入住我院查因,病史了解到: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起病之初症状较轻,未影响日常活动,症状进行性加重,今晨双下肢乏力加重,行走困难,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纳差,明显消瘦,曾出现双手颤抖、行走慌张步态。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
经临床会诊,不排除肺部感染,全身乏力及少量胸腹水,心包积液考虑低蛋白引起。在流行病学追溯下,患者老年男性,全身乏力伴消瘦2月,间断发热1月余,血常规提示贫血,CRP升高,白蛋白降低。曾长期接触“牛羊”畜类,且有乏力、发热现象。考虑布氏杆菌抗原抗体,病原学检测。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
我们微生物室老师接受到该患者标本后,得知怀疑布氏杆菌,便对其标本着重留神,终于在79h11min血培养需氧瓶报告阳性,随后于87h30min厌氧瓶,经血培养涂片检查(图2),双瓶结果均为革兰阴性杆菌,杆菌形态为细小杆菌,且“沙滩状”分布,随后为更加清晰鉴别,我们微生物实验室对其血培养涂片,行瑞氏染色法(图3),进行镜检。
图2
图3
经血培养涂片镜检:需氧瓶、厌氧瓶均为:疑似布鲁氏杆菌,血培养报告阳性后48小时,转种血平板长出菌落(图4),并涂片镜检(图5)。
图4
图5
结合前一天外检标本结果显示(图6):布鲁病试管凝集试验:1:400(++++)。临床确诊为 布鲁氏杆菌感染,予以利福平 300mg 每日2 次 日总剂量600mg 多西环素100mg 每日 2次 日总剂量 200mg口服应用。继续观察病情变化,1个疗程 6-8周后复查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图6
布鲁菌病 ,简称布病 ,也称“波状热” ,是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患病。感染人以及牛、羊、猪、犬等动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
布鲁氏杆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呈细沙状;生长缓慢,血平板48-72h后见针状菌落,4-5天形成2-3mm、无色、凸起,边缘整齐、不溶血的光滑菌落,血培养报警时间长(多数3-4日),氧化酶阳性,柯氏染色成淡红色,其他细菌为绿色或蓝色。本菌生长缓慢,初代分离更为迟缓,强毒株比弱毒株生长慢。
布鲁菌对人有极强的致病性,会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其中气溶胶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标本处理应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布鲁菌的治疗,由于布鲁菌系细胞内寄生,故需要细胞壁穿透力较强的药物。为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菌株产生,治疗布鲁菌需要长时间抗生素联合应用。用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利福平和TMP-SMZ治疗布鲁菌可治愈。
医学检验科是临床的眼睛,是临床的“侦察兵”,及时、有效、准确的探查到敌方,才能给予有效的打击,微生物工作者更要熟悉、了解常见和非常见致病菌,才能降低漏检率、误诊率,更为有效的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
随着现代社会的步伐,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相应的提升,生活方式饮食也比以前的有所提高,可提高的同时给了人畜共患菌有机可乘的机会,因此在食用肉类食品是要注意生、熟分离,勤洗手等措施,让致病菌无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周庭银 章强强 临床微生物学 诊断与图解 第四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年12月第35 卷第 12期 Chin J Infect Dis ,December2017,Vol.35,No.12
[3]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8 年2月20日第37卷第2期Chin J Endemiol,February 20,2018,Vol. 37, No.2
[4]WS 269—2019 布鲁氏菌病诊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