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检验医学 > 临检 > 正文

渗出液还是漏出液?傻傻分不清楚

日期:2023-11-02 10:42:32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点击:


作者 | 朱紫衣

单位 | 简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前   言


人的胸腔、腹腔、心包腔、关节腔等统称为浆膜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腔内仅有少量的液体,起润滑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腔内液体增多,产生积液,成为浆膜腔积液。由于积液的来源和形成原因不同,所以区别积液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经过


又是一个繁忙的夜班,电话响个不停。原来是临床医生反馈有两份胸腹水报告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希望再核实一下。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疑问:临床医生如何判断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呢?于是我开始了核实报告之路。


患者,男,51岁,因“发热、咳嗽、咳痰7天”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15年,同时患有肝恶性肿瘤。此次入院考虑诊断为:发热待诊?脓毒症?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恶性肿瘤伴肝内、脾脏、门静脉转移可能性大。送检胸腹水生化常规、胸腹水体液常规以及微生物培养。


首先回顾当天的生化质控,并询问了白天当班同事,确认生化仪状态正常,质控在控。从LIS上查询患者当天的检查报告,仔细查看每一份报告,并未发现明显异常。


但是当我把胸腹水生化和体液结果联合起来看时,发现胸水生化结果提示是漏出液,体液常规提示是渗出液,而腹水生化结果提示是渗出液,体液常规提示是漏出液(图1~2)。这意味着肯定有一个室把标本弄反了。

image.png

图1 初次胸水生化和胸水常规结果

image.png

图2 初次腹水生化和腹水常规结果


案例分析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发生机制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对于临床诊治非常重要。


渗出液常见于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细菌感染等;而漏出液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血管压力过高或白蛋白过少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渗出液需要进一步采取细胞学、病原学、胸膜活检等检查明确积液性质,而漏出液仅需对原发病进行处理,无需考虑针对胸膜治疗。


因此了解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以及相关疾病对检验人员尤为重要(见表1~2),这是我们发出正确报告的前提。


表1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image.png


表2 胸腹水渗出液和漏出液相关疾病

image.png


仔细阅读患者病历,这是一名肝硬化、肝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肺部有严重的感染,这意味着体液常规的结果与临床是相符的,生化结果确实与临床相矛盾。我们实验室生化常规检测的流程是收到标本后,重新打印条码,转管,离心后直接上流水线。胸腹水结果弄反,这大概率是在转管的时候,把条码贴反了。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去微生物室把存留的两份原始标本重新上机做了生化检测,确实也证实是生化常规结果弄反了。于是收回了之前的错误报告,并和临床医生电话解释了原因。也感谢他们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错误报告的发出。

image.png

图3 更正后胸水生化和胸水常规结果

image.png

图4 更正后腹水生化和腹水常规结果


总   结


虽然及时解决了问题,但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应该在标本上机前处理的时候,严格核对每一份标本信息,尤其是同一个人不同部位的标本。检验人员应熟知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点及常见相关疾病,审核胸腹水生化和体液常规报告时,我们可以结合另一个组的报告,发现报告矛盾或者与临床诊断不符时,应刨根问底,避免错误报告的发出。




参考文献

[1] 韩厅蓄, 陈阳阳, 徐国宾. 实验室检查在胸腔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 33(1): 58.

[2] 张秀娜. 腹腔积液形成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D]. 吉林大学, 2012.

[3] 张倩. 2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及诊断分析[D]. 郑州大学, 2016.




END




(责任编辑:labwebx)

站内搜索

品牌推荐

更多 >>

关闭二维码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