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三甲招聘无人报名
大医院不香了?
4月23日,河南省人社部发布《202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省直系统核减、核销岗位情况的公示》。多家省级医院因报名人数不足,导致岗位被核减、核销。
此前,山西省卫健委也发布了《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公开招聘岗位核减及改报公告》,同样是数家省级医院因报名人数不足,导致有招聘岗位被核减、核销。
深入分析核减或取消岗位的科室,麻醉科、影像科、儿科、重症科、精神科等出现的频率颇高。
这些科室,要么工作强度大、医患矛盾多,如儿科和重症科;要么在学科地位上存在争议,像麻醉科和影像科在三明医改中面临是否被划为临床科室的不确定性;要么工作压力与职业成就感不成正比,如精神科。
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即便在三甲医院的光环下,这些科室也难以吸引新一代医学生的青睐。
在三明医改以及国家致力于缩小大中小医院收入差距的政策背景下,新一代医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显著转变。
他们不再盲目迷信三甲医院的招牌,而是更加注重科室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以及职业舒适度,这种现象可称为 “对三甲祛魅”。
“重科室不重医院” 的观念不仅体现在医学生的就业选择上,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也有所体现,即 “重专业不重学校”。
4月7日,一位高三班主任就表示:其班级去年有 7 位学医的学生,宁愿选择某医学院的临床专业,也不选某医科大学的麻醉专业;宁愿选择普通一本的临床专业,也不选双一流大学的非临床专业。
这种观念的转变,在其他专业领域也同样存在,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专业优势突出的学校,而非仅仅看重学校的名气。
医院编制岗
为什么没人报了?
“一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都是有编制的。对此,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提出,要达到一定人数的开考比例。”设置开考比例,初衷是为选拔人才、保障招聘公平性和择优录取。徐毓才说,有时,一些热门岗位仅招一人,会有四五千人报名。他介绍,公立医院出现招聘没人报、报不满等情况,背后原因多样且复杂。
经济发展滞后,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的地区,除了本地人,很难吸引外地人才。而且本地的医学院校数量有限,符合招聘条件的人才储备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招聘遇冷的情况。
同时,有不少好医院的大专家纷纷被经济更好的地区的大医院高薪聘请,举家搬迁。甚至,走的不是一个人,可能是整个团队。人口外流和经济因素驱动或互为因果。
医院职业瓶颈问题
部分三甲医院医院在招聘时只招收世界名校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于普通医学大学毕业生而言,面临职业瓶颈,无法进入三甲医院工作。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业内导致着医学人才过度集中,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对于普通医学生,许多重要的临床实践机会得不到保障,职业成长受阻。
岗位的综合吸引力高低
人人都想找个好工作、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同样是做临床,大家更愿意去大城市、大三甲,这无可厚非。这几年招聘,大家看的细节越来越多。比如,若是新建院区招人,应聘者会了解其位置距离中心城市远不远、周围配套交通、生活居住环境、教育资源如何,以及业务量高低。若发现待遇不好,或生活不方便,相关岗位被看上的几率就低。
此外,有些公开招聘岗位要求高、设置严、信息不公开,这也会吓退应聘者。为保障就业,有些求职者会主动选择那些“看起来不太火的岗位”。结果可能导致旱涝不均,有的岗位报名人数众多,有的则寥寥无几。
医护人员压力大薪资待遇低
纵观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都不如过去。而随着医院的效益增强,医护人员的负担和良心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三甲医院的招聘变成了一个看似很优良的职业,实则背负着重大的薪资压力,这也导致了招聘效果不佳的现象。
针对一些特殊岗位或基层事业单位招聘难,各地已出台调节政策。江苏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的意见》指出,可以适当降低开考比例,同一岗位报名成功人数与拟招聘人数比例与开考比例相同的,可直接通过面试等方式确定体检考察人选。
医改专家徐毓才表示,即使有编制,部分医院依然“招聘难”。其中有招聘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也有医院、应聘者自身因素。“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招不到人的地方,未来可能更难。”
名校实习生仅3成到岗
超8成医务人员想转行
就在不久前,网络上一则热搜“名校实习生仅3成到岗,并表示以后都不当医生”引起了热烈讨论。
事件起因于北京某名牌高校的一场临床实习。一名带教老师在其朋友圈发文表示,“昨日一组9人只来3人,问其他人何故缺席?轻松答曰:不想来。威逼利诱后,今日来7人,其中3人跟着我,1男2女。套近乎地问:以后想做什么专业?2个女孩儿回答:我们以后都不当医生。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不想当医生”的不仅仅是医学生,不少已经进入医疗行业的医务人员也同样有这样的想法。据梅斯相关调研显示,身边有超过八成的医务人员转行:
图片来源:梅斯医学
除了自己不想当医生外,还有众多医务人员表示,不希望子女从医。
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师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或从医的意愿普遍较低,2011年,不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或从医的医师比例高达78.01%,比例最低的2017年也有45%。
由此可见,对于医院而言,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招不招得到”,更要从长远考虑,思考“留不留得住”。
来源:河南省人社部、山西省卫健委、医学界、梅斯医学、医学检验沙龙等
近期内容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