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灵波
单位 | 中山市小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急性或慢性肝脏炎症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敌人”,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部分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途径在人群中扩散,其中母婴传播在我国乙肝传播中占比较高,约30% - 50%。[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而乙肝定量检测是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疫苗接种效果的关键手段。
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等指标,能精准了解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不仅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还能确定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了足够的抗体。
1. HBsAg阳性:这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它的出现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当HBsAg阳性时,表明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
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就像发现敌人入侵后,要进一步侦查敌人的“兵力部署”和“战斗力”。
2. 抗-HBs阳性:它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它出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属于保护性抗体。
抗-HBs能够中和乙肝病毒,防止病毒进入肝细胞,从而预防感染。抗-HBs阳性代表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其定量结果越高,表明免疫力越强。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也明确指出,抗-HBs水平≥10 mIU/mL被认为是具有保护性的。这一水平表明个体对HBV感染具有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感染。[2]
但乙肝表面抗体并不是一直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会随时间逐渐减少,这是因为身体内的“小卫士”(抗体)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耗。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具体存量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而知。
图1 抗体滴度变化趋势图(图来源:[百度网])
3. 抗体滴度:抗-HBs滴度反映了抗体的数量。滴度越高,保护作用越强。一般而言,其有效存量与保护时间是成正比的。
例如,当抗-HBs滴度大于100mIU/mL时,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而滴度在11- 200mIU/mL之间,可能需要加强接种。是否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可根据下表进行。
乙肝疫苗接种建议:
抗-HBs浓度指示免疫应答
注:1.阳性>10mIU/mL;2.通常认为抗-HBs含量在11-2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图2 乙肝疫苗接种流程示意图(图来源:[腾讯网])
1. 接种前基线评估:接种前的定量检测可确认免疫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接种。通过抗-HBs定量值判定免疫空白人群,为疫苗接种提供基线数据,如同为免疫防御系统建立"初始坐标"。
已感染乙肝病毒(HBsAg阳性)的人是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的。对于未感染人群(HBsAg/抗-HBc阴性且抗-HBs<10mIU/mL),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3]
2. 接种后免疫监测: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机体会产生抗-HBs抗体,通过乙肝定量检测可以监测抗体水平是否达到保护标准,能判断疫苗是否成功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这就像是给身体的防御系统“招兵买马”,并检查“新兵”是否足够强大。
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检测抗-HBs定量。这种定量监测相当于对免疫系统的“压力测试”,精确评估防御工事的牢固程度。如果抗体水平较低或未达到保护标准,可能需要补种疫苗,这好比给身体的防线“查漏补缺”。
3. 特殊人群管理:对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如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即使接种了乙肝疫苗,也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免疫球蛋白注射。[4]
此时,乙肝定量检测对于监测抗体水平和评估免疫效果尤为重要,就像对高风险地区加强“巡逻和防御”。通过定量检测应确保首剂接种后抗-HBs≥50mIU/mL和7月龄时抗-HBs≥100mIU/mL,这类似于对高危区域实施"双重防护+实时监控"的安全策略。
4.免疫持久性追踪:疫苗诱导的抗-HBs存在自然衰减(每年下降约20%-25%)[5]。建议高危人群每1-2年定量检测,当抗-HBs降至<10mIU/mL时启动加强接种。通过动态监测实现免疫记忆的"定期维护",确保防御系统持续有效。
实例1(成人免疫反应不足)
患者信息:张XX,32岁男性,程序员,接种疫苗前检测结果为:HBsAg滴度为<0.05mIU/mL,抗-HBs抗体滴度为5.12mIU/mL。按0-1-6程序完成重组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后6个月检测抗-HBs抗体滴度为50mIU/mL。
实例解析:该实例呈现典型低应答状态。根据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成人接种后抗-HBs≥100mIU/mL为理想应答。患者虽产生免疫记忆(>10mIU/mL),但保护力有限。这表明疫苗接种后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反应,但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疫苗接种建议,可能需要采用20μg剂量强化接种1针,以提高抗体水平,增强保护效果,就像是给身体的“小卫士部队”补充兵力。
实例2(儿童免疫成功)
患者信息:李XX,6岁女童,接种疫苗前检测结果为:HBsAg滴度为<0.05mIU/mL,抗-HBs抗体滴度为<4.00mIU/mL。完成全程接种5年后复查,抗-HBs抗体滴度为260mIU/mL。
实例解析:此实例符合长期免疫保护标准。这说明疫苗接种效果良好,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在后续的定期检测中,只要抗体水平保持稳定,就无需再次接种疫苗。这意味着身体的防御系统暂时“坚实可靠”。
乙肝定量检测和乙肝疫苗接种是乙肝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乙肝定量检测对于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估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量检测,可以详细了解乙肝病毒的活动状态和免疫反应情况,指导临床治疗。通过了解乙肝定量结果,我们能更好地掌握疫苗接种的时机和方法,确保疫苗发挥最佳作用。
同时,定期进行乙肝定量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抗体水平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体健康。而疫苗接种则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至关重要。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1):3- 3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 27(12), 938-96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2):131-136.
[4]周乙华,杨慧霞,胡娅莉,刘兴会.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07):1474-1481.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30(12):1309-1331.)
近期视频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好书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