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揭秘HPV,守护女性健康

梁媛媛 数智检验医学
2025年02月22日 04:02

图片

作者 | 梁媛媛

单位 | 阳江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图片
前言

图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根据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报告,我国子宫颈癌新发和死亡例数分别从2012年的9.89万和3.05万例上升至2022年的15.07万和5.57万例[1],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了危害我国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很多女性朋友们看到妇科检验报告单上HPV阳性时,都会十分焦虑、恐慌,认为自己离宫颈癌不远了。那么,HPV阳性是不是意味着一定是宫颈癌呢?HPV和宫颈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HPV,守护女性健康。



图片
什么是HPV

图片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因为HPV跟宫颈癌密切相关,令很多女性闻之色变。实际上,人们对HPV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目前已发现和鉴定出200多个亚型的HPV,HPV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黏膜,不同型别的HPV侵犯部位和所致疾病不同,大约有54种可以感染生殖道黏膜,其中以尖锐湿疣和宫颈癌危害最大。


1、皮肤低危型HPV1、2、3、4、7、10等主要引起手和足部角化上皮细胞感染,引起寻常疣和扁平疣等皮肤疣,好发于颜面、手背、脖颈与前臂等处,多属于自限性和一过性损害。


2、黏膜低危型HPV6、11等主要引起生殖器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不致癌,属于良性病变。女性感染部位主要是阴道、阴唇和宫颈,男性多见于外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


3、皮肤和黏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口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99%的宫颈癌都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其中HPV16、18型为高危型的主力军,诱发宫颈癌的可能性最大,大约70%的宫颈癌与这两种型别的感染有关;其他高危型包括HPV31、33、45、52、58等。



图片
传播途径

图片


1、性传播途径:同性或异性性行为中的黏膜接触均可造成感染,是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间接接触传播:传播率相对较低,通过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传播病毒,如健康者若接触了被HPV携带者污染的日常用品如毛巾、浴盆、内衣裤等,有可能感染病毒[2]


3、医源性传播:与治疗时防护措施不足、医疗器械消毒不当等有关。


4、母婴垂直传播:患有生殖道HPV感染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病毒经产道传播给胎儿的可能性,但研究表明,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十分罕见,大多数感染是非常短暂的,不太可能产生不良的临床后果[3]



图片
感染症状

图片


1、皮肤疣:这群小家伙喜欢在皮肤上捣鼓些小麻烦,比如常见的瘊子(疣),它们只是影响美观,大多数会自行消失,但也有顽固分子,得靠激光、冷冻等手段才能赶走。


2、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搞定它们。


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出现外阴以及肛门处皮肤瘙痒、灼痛、疣状增生,初期为散在的小乳头状疣,逐渐长大成鸡冠花状、乳头状或菜花状,经常抓挠该部位,可能会引起糜烂甚至出血,容易导致继发感染。


3、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可引起宫颈、外阴及阴茎等生殖道上皮内瘤样病变,长期发展可成为恶性肿瘤,最常见为子宫颈癌。


早期宫颈感染高危HPV不会引起症状,然而,持续多年的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前病变和癌症可能会引起肿块、出血和疼痛等症状;


主要症状为:(1)不寻常的阴道分泌物;(2)非生理周期时不规则阴道出血;(3)绝经后出血;(4)性生活时出血或者疼痛[4]


HPV感染在人群中十分常见,也绝不等同于性生活混乱。80%的女性一生中都曾感染过HPV,在众多感染者中,约90%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只有少数免疫力低下的女性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容易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是宫颈癌。


从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到最终演变为宫颈癌,正常人约需15-20年,免疫低下者需5-10年[5]


图片



图片
报告解读

图片


实验室多用PCR技术检测宫颈HPV DNA,是HPV感染快速诊断的特异、敏感方法。


医生用专门的采样器在宫颈口取样,通过HPV核酸试剂盒,可以对标本中的高危型、低危型HPV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确定是否携带HPV及具体的型别。


HPV定性结果包括阴性和阳性;HPV定量结果代表病毒载量(即体内复制的病毒数量),病毒载量低于参考范围(即检测下限)表示未检测到HPV。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特定型别HPV的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存在正相关性。定量检测中如果发现HPV-DNA病毒载量越高,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性就越大。


提示我们要警惕高载量HPV的持续感染,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6]


报告类型应包含确认的14种高危型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2021年WHO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治疗指南(第二版)[7]以及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子宫颈癌筛查项目推荐方法中建议对以上14种高危HPV型别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建议与解释:


●高危型、低危型HPV定性阴性或定量结果低于参考范围:说明未检测到HPV感染或HPV已被清除,进行常规筛查即可。


●低危型HPV定性阳性或定量结果高于参考范围:一般导致良性病变,如生殖器疣等,根据临床症状,咨询妇产科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高危型(HPV16或18型)定性阳性或定量结果高于参考范围:看到这个结果后,立即看妇产科行阴道镜检查。


●高危型(非HPV16或18型)定性阳性或定量结果高于参考范围:可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结果进行相应管理。


TCT结果正常,需每年跟踪随诊一次,随诊时需同时进行HPV病毒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包括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需做阴道镜检查。



图片
如何预防

图片


目前上市的预防性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


二价疫苗主要预防HPV 16、18;四价疫苗除预防HPV 16、18外,还预防HPV 6和11两种最常见的低危型HPV感染;九价疫苗在四价疫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HPV 31、33、45、52、58五种高危型HPV的预防作用。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8],中国迅速响应这一战略执行,努力推动HPV疫苗接种工作。


2022年,广东省作为全国首个全省铺开的省份,率先选择最佳获益年龄初一女生提供免费接种,具有广东学籍、9月起新进入初一且未接种过HPV疫苗的14岁以下女生可以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接着,全国各地陆续开启这项工作。


图片

图片源自中国妇女宫颈健康保障工程


同时,我们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性生活卫生,积极治疗阴道炎,保持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私处卫生,勤换内衣裤。


HPV耐寒不耐热,内衣裤可以采用热水消毒,阳光下暴晒。尽量不要和感染者共用私人生活用品如毛巾、浴巾等。


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提高自我清除病毒的能力。不抽烟喝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当病毒来袭的时候,可以快速打败它。



图片
怎么治疗

图片


目前没有针对HPV病毒本身的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在于管理和干预由HPV引起的病变,而不是抗病毒本身。


从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最少需要5-10年,这就为宫颈癌的防治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主要是为了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干预。


子宫颈癌是一个病因明确且具备完整三级防控体系的恶性肿瘤。201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制定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内容涵盖了子宫颈癌的一、二、三级预防。


该《指南》指出,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HPV预防性疫苗。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所有有性生活的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


对确定为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早进行治疗;对于已经接受HPV疫苗的女性,如果已经到了筛查年龄,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包括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TCT检测)。


鉴于我国目前子宫颈癌发病年龄特点,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姑息疗法[9]


图片


面对HPV感染,既不能过于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增强自身免疫力,为抵御病毒入侵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接种疫苗、定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防护,我们完全可以保护自己、守护家人健康。



图片
专业审核:吴荣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图片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郑荣寿, 陈茹, 韩冰峰, 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46(3): 221-231.

[2]Petca A, Borislavschi A, Zvanca ME, et al. Non-sexual HPV transmission and role of vaccination for a better future (Review)[J]. Exp Ther Med, 2020, 20(6): 186.

[3]Khayargoli P, Niyibizi J, Mayrand M,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ransmission and Persistence in Pregnant Women and Neonates. JAMA Pediatr. 2023,177(7):684–692.

[4]孔北华,马丁,段涛,等主编. 妇产科学第10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7:295-298.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ervical cancer. 2024-3-5.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ervical-cancer.

[6]杨洁,钟燕波,崔敏. HPV分型和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关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23,38(12): 2150-2153.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 for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pre-cancer lesions for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second edition [OL]. 2021-07-06.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0824.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strategy to 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EB/OL]. 2020-11-17.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4107.

[9]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图片近期视频推荐图片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


尾部3.gif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智检验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